这是我的岛|蜘洲列岛,“红蓝”交织的双岛史诗

时间:2025-09-02 05:06:28 探索 我要投稿

万山群岛,红蓝在与海水亿万年的岛的双岛史对峙中,制造出九曲回肠的蜘洲线条、千奇百怪的列岛形状。

浩瀚的交织伶仃洋面,有一座像一只蜘蛛浮于水面的红蓝岛屿,岛上峰峦相连,岛的双岛史抗狂风而涵雨露;嘴湾参差,蜘洲化巨浪以纳海潮。列岛

于是交织,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“大蜘蛛岛”,红蓝也就是岛的双岛史如今的大蜘洲岛。大、蜘洲小蜘洲岛隔着一道400米的列岛窄峡,仿佛一道时空裂缝:一侧,交织回荡着万山海战的英雄之音;另一侧,海洋牧场掀起“致富浪花”。

唐代诗人严维在送别好友时写道“魑魅曾为伍,蓬莱近拜郎”,认为岛屿是通往仙界的门户,穿越大海,终将见到世人梦寐以求的仙岛。

登上大蜘洲岛,更能感受到风的来向。一个新耕海牧渔的时代,正乘风破浪而来。

大、小蜘洲岛附近的鱼排形成壮观的海上牧场。
潮汐里的红色丰碑

在浩瀚伶仃洋上,大小蜘洲岛如同双生海门扼守南海前沿:东望外伶仃,北眺大屿山,西瞰桂山岛,南锁万山列岛。

大蜘洲岛有“海上森林”之称,岛上植被种类丰富,并有珍稀的金毛狗野生群落分布。

在浩瀚伶仃洋上,大小蜘洲岛如同双生海门扼守南海前沿:东望外伶仃,北眺大屿山,西瞰桂山岛,南锁万山列岛。

大蜘洲岛有“海上森林”之称,岛上植被种类丰富,并有珍稀的金毛狗野生群落分布。

大蜘洲岛沿岸,湛蓝的海水清澈见底。

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演绎。

1950年5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1师、广东军区江防部队、部分炮兵部队等万余人,在珠海唐家湾成立陆、海军联合指挥所,准备解放万山群岛。大、小蜘洲岛——这两座弹丸小岛,因扼守珠江航道咽喉,成为万山海战的关键战场。

当年6月,解放军攻占隘洲岛、大小蜘洲岛等岛屿,并在岛上设置了观察哨所,置枪架炮,为敌舰艇布下了“口袋阵”,一举粉碎了国民党残余势力依托海岛封锁珠江口的企图。

在往后的岁月里,大、小蜘洲岛这两座沉默的“海上哨卡”,以其坚硬的礁石和战士们的热血,深深烙下了新中国捍卫海疆主权的、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
如今,它们依然矗立在伶仃洋的潮汐之中,一面是修复中的生态伤痕,一面是愈发葱郁的“海上森林”,在渔船往来、海鸟翔集的和平图景下,无声地守护着这片历经沧桑、终归安宁的蔚蓝国土。

鹭鸟“翩翩起舞”。
窄峡里的蓝色粮仓

大、小蜘洲岛中间的窄峡,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景。外围波涛汹涌,窄峡风平浪静,背风、水体水流交换频繁、浮游生物众多。

这正是所有垂钓者与养殖户梦寐以求的海上“良田”。从上空俯瞰,大小蜘洲岛如同一双手,捧起一片湛蓝海域。“手心”里,深水网箱整齐排列,如同一只只深邃的眼睛望向天空。

蜘洲岛海域也是海钓爱好者的天堂。

而在这些“瞳孔”中央,“澎湖号”与“格盛1号”两座深海智能养殖平台静静伫立在海面,形成耀眼的“双子星”格局,展示着珠海向深蓝进发的产业雄心。

早在20世纪80年代,蜘洲岛海域附近的村民就开始承包海域养殖优质鱼,一户一个渔排,拉开了珠海网箱养殖的序幕。

格盛1号海洋牧场养殖平台。

进入20世纪90年代,附近的养殖网箱更是激增到1300个,养殖面积达8万平方米。同时,这种投资小、收益高的养殖模式,迅速在广东沿海推广,并辐射至全国,直接推动了广东、福建、浙江等省份的海水网箱养殖热潮。

大、小蜘洲岛附近的鱼排形成壮观的海上牧场。

这片中国海水网箱养殖的“试验田”并未就此止步,而是勇敢选择“爬坡过坎”、向更深处攻坚。

数年前,我国研发的全球首台半潜式养殖平台“澎湖号”,被投放至蜘洲岛渔业养殖基地,开启一段传奇之旅,成功验证深远海养殖平台的实用性与可靠性。近年来,以“澎湖号”为蓝本,珠海人孕育出“格盛1号”等海洋牧场的升级版。

今年伊始,蜘洲列岛海洋牧场新增了30口90米重力式网箱,整齐地排列在海洋中,成群的鱼儿自由游弋,形成了壮观的“安营扎寨”景象。

大、小蜘洲岛附近的鱼排形成壮观的海上牧场。

蜘洲海域,从前善于海上捕捞的渔民,正把流动的战场转换到固定的深海平台,他们熟练地拉网、装鱼、起吊、卸装,一筐筐金鲳鱼从网箱中跃出,转移至鱼运船上。

沐浴着和煦的阳光,起伏的海面仿佛被熨平,大海变得安静。

蜘洲列岛的烟云在这一刻,穿越古今。

这里有一份“耕海图”

桂山岛东南,大、小蜘洲岛拱卫,“格盛1号”养殖平台安静地“栖居”于海洋牧场上,“圈养”的章红、金鲳,随浪涌嬉戏,肉质日渐紧致厚实,半潜式养殖平台“澎湖号”与之遥望,深水网箱簇拥,俯瞰视角下,大、小蜘洲岛犹如为沃野播种的一双手,

粒粒硕果环绕,筑就丰实的“海上粮仓”,也见证着当代人向海而兴的耕海印记。

大小蜘洲岛附近海域水质优良,深水网箱整齐排列。

曾经这里有着特殊的使命。

万山海战中,这里是关键战场,后来服务基建,炸山取石让小蜘洲岛留下“伤疤”,而现在,海风浸润着野生植被,小岛已经蜕变成为“海上粮仓”的基石锚点。

洲,汉语中通常指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,历来都是富饶之地。伶仃洋上以“洲”为名的岛屿有不少,巧的是,隘洲,横洲,蜘洲,它们仨“洲”因独特的岛屿形态,于波涛汹涌的伶仃洋深处营造出一湾风平浪静,浮游生物众多而成为鱼群安营扎寨之优选。

浅海渔排,岛上的临时工棚已经是“过去式”,更专业的标苗养殖基地已经在陆上建起,在现代人的科学管养下,它们周边的海域已经成为海洋牧场“铁三角”,“洲”的丰饶在海上续写着新故事。

【这是我的岛|蜘洲列岛,“红蓝”交织的双岛史诗】相关文章:

1.金湾航空新城小学近650名萌娃举行新生入学礼

2.喷完驱蚊液,记得要做这个动作!让蚊子找不到你!

3.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》

4.强降水持续 “输出”!梅州暴雨Ⅳ级预警升级为Ⅲ级

5.广东这些路段有大到暴雨,出行请注意安全